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术报告
报告题目:球差矫正电子显微学及其研究现状
报告人:葛炳辉
报告时间:2023年6月19日(周一)下午15:00
报告地点:信誉好的十大网投东校区阶教101
报告对象:全校感兴趣的师生
主办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报告人简介:
安徽大学教授,博导,电镜中心主任,2018 年nature index rising star,安徽省WJ学者特聘教授,中国电子显微学会常务理事,热电学会理事,“Research”杂志编委。
主要从事:1)球差矫正电子显微学方法,像衬理论,电子晶体学方法研究;2)利用原位或离位球差矫正电镜表征热电材料、高温合金等材料微观结构,探索材料构效关系。近五年材料表征方面研究工作主要发表在Nature、EES、Joule、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和Angewandte等顶级杂志;另外,电镜方面工作发表在Ultramicroscopy、Microscopy and Microanalysis、Microscopy和Micron等电镜专业期刊;应邀编写电镜类相关书籍2章(节)。
报告摘要:
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利器。借助光学显微镜,人类知道了细胞的存在,因而诞生了一系列的学科,比如细胞生物学。然而由于分辨率限制,使得我们只能观察数百纳米尺度的微观结构。更小的世界是怎么构成的,成为困扰几百年来物理学家、材料学家、化学家和生物学家的一个重要问题。Ruska于上世纪30年代发明的电子显微镜(简称电镜),使得解决这一问题成为可能。随着科技的发展,目前最先进的球差矫正电镜的分辨率已经优于0.1 nm,几乎可以分辨所有原子,大大推动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而享有盛誉的诺贝尔奖,与电镜相关的就有四个。
本报告将首先介绍电子显微学的基础知识,发展历史,然后结合安徽大学电镜中心的工作介绍方法学方面的进展及利用球差矫正电镜研究重型燃气轮机中的雀斑缺陷以及含碳的铜氧化物超导体方面等工作,最后介绍近年电镜发展的趋势及目前主要应用。